近日,水生生物博物馆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制作与修复项目基本结束,多个重磅标本即将呈现。包括一个13.6米布氏鲸剥制标本,一个13.1米布氏鲸骨骼标本,两个短肢领航鲸剥制标本,一个短肢领航鲸骨骼及内脏一体塑化标本以及一个中华白海豚修复剥制标本。
这些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标本的来源及制作各有其故事。2018年6月13日,一条布氏鲸在雷州市纪家镇搁浅,经多部门联合救护十几个小时后死亡。水生生物博物馆联合校外专家历经近四年的时间、通过剥皮、去肉、去脂、防腐、鞣革、钢筋内胆制作,最后骨骼拼接、皮张定型上色等多道工序,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终于完美呈现在众人面前。由于布氏鲸体积庞大,重达十几吨,期间工作量巨大,付出了制作人员的巨大汗水和心血。此布氏鲸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也成为水生生物博物馆最大、制作最精良的标本。
2019年4月29日,水生生物博物馆同硇州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共同救护了一条搁浅受伤的短肢领航鲸。救护一个多月后,这条领航鲸于6月1日在救护基地死亡。它为水生生物博物馆在鲸豚类救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它被做成了一个剥制标本和一个骨骼及内脏一体塑化标本,继续发挥其教学和科普价值。
加上以前保藏的,水生生物博物馆目前已经拥有十几个品种,近三十件海洋哺乳动物标本,包括布氏鲸、塞鲸、小抹香鲸、中华白海豚、短肢领航鲸、印太江豚、灰海豚、宽吻海豚、花斑原海豚、印太瓶鼻海豚、斑点原海豚、斑海豹等种类,在相关博物馆、陈列馆中无论是种类、大小还是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在2021年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水生生物博物馆的布氏鲸、塞鲸以及中华白海豚列入国家一级水生野生动物,其他种类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的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浸制标本以及塑化标本是非常好的教学、科普工具。在科研上,是种类鉴定的实物证据,同时,在种群遗传、系统进化以及濒危物种保护方面能够提供遗传信息。
这些珍稀海洋哺乳动物标本在水生生物博物馆安家,对于辅助学校教学科研,对于提高社会海洋保护意识以及对于提高水生生物博物馆社会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3.6米布氏鲸剥制标本

短肢领航鲸剥制标本(黑色)及中华白海豚剥制标本(白色)

短肢领航鲸骨骼及内脏一体塑化标本